9月落幕的G20峰会,将推动数字金融、指标与数据、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、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等作为重点。据世界银行估算,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基础的金融服务,在中国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偏远农村地区。
目前国内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、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虽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,但仍面临着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,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,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政策对“三农”的聚焦,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,“普惠金融”俨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风向。
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,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改善农村支付环境,推进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,实现乡乡有机构,村村有服务。实达设备着眼于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需求,立足于推出的“惠农服务终端”,以服务银行建设“家门口银行”为目标,致力于打通基础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依托于“惠农服务终端”,社区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助农取款、现金汇款、转账汇款、便民缴费、存折补登、同名存折转卡、交易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,使传统金融服务从城镇向农村延伸,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全覆盖,巩固了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,拓展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。
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,解决农民贷款难题
实达“惠农服务终端”依托于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打造“智慧”的金融服务平台,服务银行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——贷款难。通过连接银行机构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,借助人脸设备、指纹确认等功能,实现对企业主个人、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的调用。用户可在“惠农服务终端”上进行集中授信,实行流程化操作和批发式放贷,降低了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,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,助力农村经济发展。
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,解决农民“买卖难”问题
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农民关注的问题,追其根源主要是信息不流通造成的。农民手中有产品,商户手中有销路,受限于信息阻隔,供求关系很难及时对接。“惠农服务终端”作为可靠的桥梁连接了农户与商户之间的销售通路,打破信息壁垒。依托于实达“惠农服务终端”,农户可就地登录农行“金穗e融”-“惠农融商”操作界面,发布销售信息,填写具体的品种、规格、包装信息,经销商则可发布求购信息,系统会自动开始匹配信息。如果有匹配信息,系统会在线提醒,或者发送短信通知对方,双方可查看彼此详细信息,进行配送及定金支付流程。
农户还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店,并对店铺进行管理维护,上下架产品。平台会自动进行匹配,避免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出现,增加农民收入的同事,让城市居民享受新鲜、价格低廉的农产品。此外实达“惠农服务终端”还可实现农资农具线上采购服务,大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,提高了农民对农行惠农服务的满意度,助力于将“四融”平台打造成客户满意、党政肯定、社会赞许的特色惠农服务品牌。